当前位置:首页 > 造价知识 > 经验分享 > 正文内容

浅谈钢筋工程审计要点及注意事项

9个月前 (03-22)经验分享

一、工程设置(包括六大项)

1、工程信息

根据结构施工图设计总说明,进择平法计算规则(11G或16G);汇总方式为 “按中轴线计算钢筋(考虑弯曲调整值)”,原因是钢筋弯折加工时,外缘尺寸会破拉长,按钢筋中轴线计算符合实际施工用量。

2、比重设置

如图纸设计为A6.5,钢筋进场也是A6.5,但是根据江苏省规定,只能按A6计算工程量。如果工程中使用三级钢C6.5,那就按三级钢市场价调整,在江苏省理论重量只能执行6的重量。

3、弯钧设置

箍筋弯钧平直段勾选“按照图元抗震考虑”:抗震箍筋弯钧是11.9d(12d),非抗震的是6.9d(7d)。抗震工程中,某些构件仍然是按非抗震设计的。如果选择“图元抗震考虑”则非框架梁、基础梁等非抗震构件的箍筋弯钩长度按非抗震考虑;如果选择“工程抗震考虑”,非框架梁、基础梁等非抗震构件的箍筋弯钧长度仍按抗震考虑计算有误。

4、损耗设置

按各省规定选择,江苏省不计算损耗。

5、计算设置

根据合同附件说明、施工图设计说明、16G101-1~3平法规则,并结合现场施工情况进行设置。一般来说,需要修改软件默认值的有以下设置项:

01

按设计间距排布的各类构件钢筋(箍筋、拉筋、墙钢筋、梁腰筋等)根数计算方式:按“向上取整+1”规则。确保钢筋间距满足图纸要求的最大间距,需要注意,剪力墙竖向钢筋根数不能按向上取整+1,只能向上取整,因为端头都有约束边缘柱。所以不能+1。单构件输入楼梯钢筋需要一个个修改、板马凳筋也需要在楼层里改,如只改总设置的话,容易被忽视。因为板的马镫是私有属性,必须选中板进行核对,方知是否有藏量行为,注意板里马镫出现里外不一致,属性名称一个规格,间距,图元一个规格,间距。

02

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设置依据主要有检查软件设置与图纸结构总说明的要求是否一致,;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不列常规规范设置:

梁、板类构件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按25%,

柱、墙类构件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按50%

二次结构的构造柱,圈梁,过梁等按50%

注意,软件内提供了四个选项0,25%,50%,100%,其中0表示按00G101平法计算,不是指没有搭接。不同构件在相同条件下的不同百分率的工程量对比(均取50米长,相同支座,相同配筋)。

03

柱/暗柱箍筋加密区范图包含错开距离:选择“否”。16G101-1还是12G901,都是“搭接长度”范围内加密,错开距离段并无搭接、也不属于“搭接长度”。

04

柱/墙柱纵筋搭接箍筋间距:平法要求min(5*d,100)取小值,但有部分地区项目在结构设计说明就已明确此间距为100。需结合现场查勘情况,建设在设计标准中明确。记住,图纸设计要求优先于任何规范,对于规范中非强制条款,设计人员是有权限修改的。

05

柱/墙柱第一个箍筋距离楼板面的距离:框架柱可设置为50:有审计人员认为对于暗柱,由于暗柱不存在节点加密区,每楼层首个箍筋距离楼面50mm不合理,其实广联达计算箍筋根数时,布置范围取“楼层高度:第一个箍筋距离楼板面的距离50是对的”,这个依据可以查阅。

06

暗柱/端柱垂直钢筋搭接长度:16G101-1/73平法规则,设置为“按墙身”还是“按墙柱”计算;一般可设置为“按墙柱”。

07

梁垫铁:不计算。规范只要求满足纵筋间距。没有规则明确要计算,可以设置不计算。

08

柱纵筋伸入基础锚固形式:区分平法规则及基础形式进行设置。16G101-3平法规则,对于独立基础、桩承台,可设置为“角筋伸入基底弯折”;对于筏板基础,筏板高度小于2000时,可设置为“全部纵筋伸入基底弯折”筏板高度大于2000时,设置为“角筋伸入基底弯折”。

09

剪力墙,起始水平钢筋距楼面距离:50,依据12G901-1/3-9。

10

剪力墙,起始竖向分布钢筋距暗柱边距离:S,依据12G901-1,/3-4。施工单位一般会设置为S/2。

6、节点设置

墙身拉筋布置构造、板拉筋布置方式、板马凳筋布置方式:施工图未注明布置方式时按“矩形布置”。设计方因谨慎起见,图纸未注明时会倾向解释为梅花布置,但实际施工基本均为双向布置,需结合现场有效资料。即使图纸标注梅花布置,仍要查勘现场是否符合。

7、搭接设置

01

其余钢筋定尺:影响钢筋接头工程量,根据地方定额规定。多数地区定额规定,设计图纸未注明的钢筋接头和施工损耗,已综合在定额项目内,钢筋定尺长度可按现场实际进场定尺长度输入,比如6米,9米,12米,常规按9米综合取定。

02

墙柱垂直筋定尺:可按实际定尺长度,应大于任一楼层高度。不能小于楼层层高。

03

连接方式:根据图纸设计说明、工程确认单等相关资料并了解现场确定。钢筋专项施工方案。

8、楼层设置

各楼层标高、构件抗震等级、砼强度等级、保护层厚度,按施工图设计说明设置。基础、构造柱、圈梁、非框架梁、板按软件默认为四级抗震构件。

二、绘图输入(模型界面)

1、绘图输入模块

常规检查是按照楼层顺序,利用属性窗口、编辑钢筋窗口以及构件三维模型,依次检查基础层构件及主要标准层柱、墙、梁、板构件的私有属性(配筋,尺寸,标高等)是否符合竣工图标注。检查的同时留意纸质版与电子版版两者是否有区别,以及设计变更情况。

2、基础、筏板

01

图纸节点大样或说明需重关注,检查基础锚固区、筏板变截面、封边、集水坑、截水沟、加强带布筋范围、锚固、配筋、出边距离、放坡等构造。重点检查节点做法。

02

检查马凳筋形式、布置方式是否符合图纸及现场签证情况。钢筋规格,排距,高度等都要复核是否合理。

03

如果划分为地下室和地上两个模型文件,要注意检查汇总计算影响层住、墙属性,如负一层柱与首层柱钢筋交接部位设置是否正确,不要地下计算了上层露出长度,首层又计算了向下锚固的长度,导致重复计算交接处的工程量。

04

筏板有局部加强筋的,要检查布筋范围是否合理,是否出现超范围布筋现象。筏板的私有属性是否存在修改,选中看属性。

3、柱、梁、墙、板

01

图纸标注节点大样或说明与软件默认计算设置不同时,注意构件私有属性是否已按图修改。选中构件,看属性里是否有“?”,出现“?”就说明图元里的私有属性被修改了,要重点检查被修改的原因。

02

核查是否有利用屏幕范围、分层、显示祥式设置透明等方法隐藏构件。在三维状态下检查图元位置,看是否有分层构件存在,在绘图区,拉框选择轴网以外的非图元区域,看看有没有通过颜色隐身的构件存在。

03

核查剪力墙插筋、垂直加强筋、墙顶压筋配置。当单层墙、柱高度小于楼层高度时,属性可改为纵筋锚固,无需设置插筋。

04

板受力筋为双层双向布置时,不能按照每个板块设置,需全部拉通受力钢筋;板受力筋、负筋、附加筋需核查布筋范围。

05

按“隔一布一”间距排布钢筋的,需符合软件的输入规则。

06

连梁交叉斜筋,图集中为两面构成一个交叉,不是一面一个交叉,在属性输入时要注意。连梁的侧面钢筋,属性为总配筋,侧面水平筋最好在属性里输入,这样在连梁位置的水平钢筋就不会多计算墙的水平分布筋。

07

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需要单画,或者在其他钢筋里输入,如果与暗柱一起画,容易造成暗柱箍筋根数多计算长度,因为非阴影区竖向筋为墙筋会存在搭接,暗柱箍筋在搭接部位需要加密。

08

墙柱内的撑筋,定位筋,墙内梯子筋,都是措施钢筋,很多施工的单位会计算的,此部分措施钢筋,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官方给出该不该计算工程量的合法解释,所以这一块用量如果计算了就要扣除。

4、二次结构构件

01

构造柱布置结合现场签证情况。需注意,二次结构没有图纸,应该在施工期间办理有设计院或甲方认可的构造柱平面布置简图,简图需要注明截面形状和配筋信息。另外注意抱框柱的箍筋形式。

02

过梁的截面、配筋根据设计说明设置,注意门窗洞顶部标高为建筑标高,对于洞口顶部标高己达到结构梁底的,无需再布置过梁,过梁与框架梁没有扣减关系,会重复计算。


5、自定义构件

自定义构件,使用较少。如有构件,需检查与建模构件或单构件有否重复。

三、单构件输入

单构件

检查单构件的输入信息、层数及所计算构件的总数。尤其注意板类构件(比如飘窗板、空调板)不能与模型构件或自定义构件重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工程造价小空间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gczjtool.cn/post/18.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