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造价知识 > 经验分享 > 正文内容

【第638篇】带你了解工程造价中的辅材和主材的区分及如何有效管理和控制材料成本。

3个月前 (09-26)经验分享

材料费占工程总造价的40%~45%,占直接费成本约60%。大家在谈定额计价、成本控制时是否清楚工程材料是如何划分的。下面由此为题深人地探讨一下工程中的材料:

(1)以材料构成划分

①定额材料: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如钉子,虽然小,它钉在了墙板上,连接了墙板与龙骨,构成了墙面的一个组成部分。

②限额材料:不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砂轮锯片,个头不小,可使用时化成了火星没有构成到工程实体中,只能待在限额材料行列中。

③周转材料:可以反复使用,在使用中逐渐摊销的材料。

以上第①、②款是定额计价时候的名词,俗称定限额材料。构成工程实体的定额材料容易分析出来数量,而限额材料却很难控制,施工单位为了简化承包方式,便于成本环节控制,将第②款限额材料逐渐以人工费形式体现(也就是许多限额材料出现在劳务合同当中),电动工具包括电动工具中的耗材(如砂轮锯片费用),一般都由清工劳务班组购买,其费用折算在了人工费单价里,这样施工单位可以节省一笔管理限额材料的费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人工费单价,使许多人产生为什么实际市场上人工单价300元/d,而定额综合人工单价才100元/工日的疑问。

(2)按材料的价格和用量划分

①主材:价格高,数量大,使用部位重要

②辅材:价格低,用量少,使用部位隐蔽。

工程用的主、辅材除甲乙双方有约定外,定额使用人想怎么定义就怎么定义,用不着为主材、辅助材料性质而纠结。

(3)根据材料的加工程度划分

①原材料:需要现场加工后才能安装的材料,如水泥、砂子需要搅拌在一起才能使用。

②半成品:不需要现场过度加工就可以安装,如门窗、石材工程板等。

③成品:搬运到位就可以使用的,如活动家具等。

④现在的工程材料多半以半成品形式出现在现场,包括砂浆都是以预拌砂浆、干拌砂浆为主,从原材料到半成品之间的工序,实际是在工厂完成的,如一块石材荒料,经过粗切割、精切割、倒角、磨边、背胶、防护等工序,到施工现场后价值已经翻了几番,有些人拿着造价信息中的材料单价看,明明写着大板单价200元/m2,怎么结算材料单价到了800元/m2,石材的事一两句话说不清楚,以后留着慢慢说吧,

(4)国内工程建设特色的建筑材料

①甲供材料:在降低投资成本的同时,发包方承担了巨大的风险。

②暂估价材料:是工程施工中的润滑剂。

③甲指乙供材料:甲方指定品牌,乙方采购的材料。

④双甲指供材料:在增值税体制下,甲供材的一种变异形式。

在EPC合同模式下,这些名词是不会出现的,国内的合同中几乎能见到这些名词的身影,说明了国内建筑行业的混乱程度迫使或者说是诱使建设方管理了他们并不擅长的程序,搅得本来就经验不够丰富的造价人更是晕头转向搞不清这些名词如何去正确操作。如甲供材就是这种现状下被迫产生的材料管理模式。

(5)按材料标准划分

①国标材料:规格、尺寸、技术参数能达到国家规范标准的材料。

②非标材料:规格、尺寸、技术参数不能达到国家规范标准的材料。

之所以会出现这两种材料,罪魁祸首就是低价中标,建设方沉浸在选择了最低价中标人的同时,就开始享受了非标材料所带来的漫长的风险承担过程,一盘电气安装用的铜芯导线,两头用卡尺量线径都能达标,可中间80m却像被拉伸过一样,细了许多,本来挺好听的名字不锈钢,却被分成了201、304等多种型号。

不管怎么说,材料是死的,要做好以下几点:

(1)客观因素尽量克服:如一些工程石材,质地松脆,搬运、安装时损耗增加,在保管上做好防护,使用时轻拿轻放可以减少损耗。

(2)主观上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材料损失:如避免复错尺、下错料,说白了就是加强管理。

(3)管理上加入科技含量:如12m长的定尺钢筋,下料时按3m、9m下料,实现下料环节0损耗。

(4)分清原因,取足费用:如墙面贴墙砖,损耗率有时高达25%,细分损耗原因有:设计损耗、加工损耗、安装损耗、成品管理损耗四种,有些损耗避免不了,如前两面种,投标时要考虑到取足损耗费用,后两种要加强管理,做好成品保护,减少安装过程中的损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工程造价小空间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gczjtool.cn/post/741.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