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造价风云 > 正文内容

GB/T50500-2024《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核心变革与行业影响深度解析

17小时前造价风云

2024年11月2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式发布《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GB/T50500-2024,以下简称“新标准”),自2025年9月1日起实施,原2013版规范同时废止。此次修订是继2003年清单计价制度推行以来的最大变革,标志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从“政府主导”向“市场决定”的实质性转型。本文从政策背景、核心变化、实施要点及行业影响四大维度展开分析。


一、修订背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选择

新标准的制定基于三大背景:

政策导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由市场供求决定要素价格机制”,要求减少政府对价格的不当干预 

行业痛点:国有投资领域长期依赖政府定额,市场活力不足;民营项目虽实现竞争定价,但合同纠纷频发,结算争议突出。

国际接轨需求:借鉴FIDIC等国际工程管理经验,推动中国造价规则与全球市场接轨 。

新标准的核心目标在于重构市场化计价规则,通过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强化企业自主权,实现工程造价的科学确定与有效管控。


二、核心修订内容解析

(一)市场化计价机制的全面构建,计价依据革新

定额退出主导地位:最高投标限价和投标报价编制不再强制使用政府定额,转而参考市场价格、企业成本数据库及项目特性。

综合单价内涵扩展:

要求包含人工、材料、机械、管理、利润及风险费用,强调“全费用”透明化。

风险分配规则重构“权责对应”原则:明确“谁的责任由谁承担”“谁风险可控由谁承担”。

例如:

单价合同:分部分项清单准确性由发包人负责;

总价合同:清单缺陷风险由承包人承担。

物价波动调整机制:超出合同约定幅度(如±5%)的价差按责任方分担,工期延误期间的物价风险区分发包人/承包人原因差异化处理。

(二)全过程造价管控体系升级

招标阶段

清单编制责任强化:要求发包人完整描述工程特征,避免模糊表述导致的结算争议。

投标澄清机制:新增报价合理性审查流程,遏制不平衡报价。

施工阶段

措施项目计价改革:取消单价计价方式,鼓励总价包干,明确深化设计图纸不触发调价(除非改变工程范围)。

过程结算强制推行:要求分阶段结算比例不低于80%,减少竣工结算积压 。

争议解决机制创新

争议评审委员会(DRB):引入专业第三方评审,解决传统诉讼/仲裁效率低的问题 。

(三)关键条款的技术性突破

新增工程定义与计价规则

定义:发包人要求且承包人接受的超合同范围工程;

计价:优先参照原清单类似项目,无参考时协商确定 。

质量保证金上限设定

累计预留比例不得超过结算总价3%,已提供履约担保的项目禁止预留 。


三、对行业参与主体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一)建设单位:从依赖定额到数据驱动

招标文件精细化:需明确风险分担条款(如物价波动阈值、措施费调整条件)。

过程管控能力提升:建立动态造价数据库,监控市场价与合同执行的偏差 。

(二)施工单位:成本管控与技术创新并重

报价策略转型:从“低价竞标”转向“技术方案优化+风险溢价”。

证据链管理:规范施工日志、变更签证、影像记录的存档,防范结算争议 。

(三)咨询机构:服务模式升级

全过程咨询能力:从算量计价向合同管理、风险预警延伸 。

数据服务创新:构建区域/行业造价指标库,提供市场趋势分析 。


四、实施挑战与行业展望

短期阵痛:企业需适应从定额计价到市场化定价的思维转变,部分地区可能出现过渡期争议高发 。

长期红利: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促进BIM、区块链等技术在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

住建部已启动配套培训(如“工程标准大讲堂”),并发布《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标准》等9项配套文件,形成完整的计价体系 。建议从业者重点关注以下资源:

权威解读:住房城乡建设部官网“法规标准平台”课程 ;

实践工具:新版措施项目费用分拆表、争议评审案例库 。

结语

GB/T50500-2024的出台不仅是计价规则的技术更新,更是建筑业市场化改革的里程碑。其通过风险分配机制、全过程管控工具及争议解决创新,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企业需主动拥抱变革,将标准要求转化为管理竞争力,方能在新一轮行业洗牌中占据先机。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严禁用于商业用途,并于24小时内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若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本文链接:https://gczjtool.cn/post/2110.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