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造价风云 > 正文内容

EPC合同"按实结算"暴雷实录:某企业倒赔4600万始末

1个月前 (03-20)造价风云

在工程建设领域,EPC 合同(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合同)中的“按实结算”条款常常被视为保障双方利益的重要方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一看似公平的结算方式却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一旦遭遇暴雷,企业可能面临惨重的损失。下面,我们以某企业倒赔 4600 万的始末为例,来深入探讨 EPC 合同“按实结算”背后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家建筑施工企业,该企业在承接某大型工程项目时,与业主签订了 EPC 合同,并明确约定了按实结算的条款。按实结算意味着工程的结算金额将根据实际发生的工程量和成本进行计算,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固定总价合同可能存在的风险,因为实际情况往往难以完全预测。

然而,随着项目的推进,一系列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工程设计方案的变更频繁,导致工程量大幅增加。由于按实结算,每一次设计变更都需要重新核算工程量和成本,这给企业的成本控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材料价格的波动也对结算金额产生了重大影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企业不得不以更高的价格采购材料,而按实结算却无法及时反映这些成本的增加。

更糟糕的是,业主在结算过程中对一些费用的认定存在争议,拒绝支付部分合理的成本支出。企业与业主之间多次协商无果,最终陷入了漫长的法律诉讼程序。在诉讼过程中,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收集证据、准备材料,而诉讼结果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经过多年的诉讼,最终法院判决企业倒赔 4600 万。这一结果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不仅损失了巨额的资金,还对企业的声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企业在反思这起事件时发现,虽然按实结算在理论上是合理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诸多漏洞和风险。

按实结算需要双方对工程量和成本的认定达成一致,但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双方往往很难就这些问题达成共识。按实结算缺乏对工程进度和质量的有效约束,容易导致施工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而忽视工程质量和进度,从而给项目带来更大的风险。

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建筑施工企业在签订 EPC 合同之前,应该充分评估项目的风险,对按实结算条款进行仔细的研究和约定。同时,企业也应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成本控制能力,确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及时准确地记录和核算工程量和成本。企业还可以通过购买工程保险等方式来转移部分风险,降低因合同纠纷而导致的损失。

EPC 合同“按实结算”虽然在理论上是一种公平合理的结算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诸多风险和漏洞。企业在签订合同之前,应该充分了解合同条款的含义和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规避风险,确保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下载资源转存到自己网盘避免删除找不到)

如果觉得内容有帮助,可以考虑打赏,以用于维护服务器和采购资源。

♥ 打赏支持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严禁用于商业用途,并于24小时内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若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本文链接:https://gczjtool.cn/post/1413.html

分享给朋友: